自从三胎开放以后,很多生二胎的妈妈都望而退却,毕竟生头胎的时候感觉没什么“后遗症”,结果生完二胎以后,打个喷嚏都会漏尿,甚至有些人还有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的现象,这是怎么回事呢?
第一,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大多数妈妈都比较年轻的,身体条件好,但是到了怀二胎的时候年龄大一些了,明显要辛苦得多。
第二,有些妈妈在怀头胎的时候,已经有了一些盆底肌损伤和盆底肌功能性障碍,但是仗着年轻、身体好没有在意,到了二胎的时候,症状加重了。
关于盆底肌
盆底肌肉,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。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“吊网”,尿道、膀胱、阴道、子宫、直肠等脏器被这张“网”紧紧吊住,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。
人们总以为,年龄是导致盆底肌肉松弛的主要原因,其实不然。妊娠和分娩,是个特殊的生理过程。十月怀胎,不论准妈妈是顺产还是剖宫产,分娩的过程中,盆底肌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。
此外,若是孕期或分娩时存在异常情况,例如胎儿过大、孕妇体重过甚、产程过长、难产、多次分娩等状况的发生,则会加重女性的盆底肌肉受损的严重程度。因此,若不注意及时修复受损的盆底肌肉,容易在日后引致疾病。
盆底肌松弛危害大
1.无法正常控制尿液,粪便及气体的排放,因而引致二便失禁、便秘。当盆底肌出现松弛时,女性可见大笑、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出现漏尿的问题。
2.盆腔器官如膀胱,子宫和直肠垂脱的情况出现。
3.引致女性性功能障碍,包括性欲障碍和性高潮障碍。
4.腰背部肌肉负担增加:常表现出腰背痛。
5.继发感染:盆底肌功能障碍会导致粘膜变薄,容易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,从而增加身体发生感染的机会。生活中因为妇科感染导致身体机能受损、不孕等严重后果的大有人在。
其实,脱垂是产后康复中的常见问题,妈妈们42天检查做完,经常会听到医生说:
“你是前壁膨出”
“你是中度脱垂”
“盆底慢肌肌力不好,未来有子宫脱垂风险”
无论哪一种说法,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:你有脱垂风险或已经发生脱垂。
产后脱垂,并不是单单指子宫,还有膀胱和直肠,这些都需要专业判断!
膀胱脱垂:表现为有肿物经尿道外口脱出,可出现尿急、尿频、尿痛、尿失禁、排尿困难等症状。
直肠脱垂:主要症状为有肿物自阴道口脱出,肿物体积增大,便后需用手托回阴道口内,伴有排便不尽和下坠感。会引起大便失禁、有黏液流出,便秘等症状。
子宫脱垂:子宫部分或全部脱出阴道口外,轻者一般无症状,重者可出现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,并有肿物自阴道脱出。
综上,因此千万不要以为感染的问题非常小,随便应付一下也能够“安然无恙”,殊不知一系列潜在危机正在悄然发生当中。
产后脱垂不做康复?
很多妈妈觉得这是隐私问题,难以说出口;更多妈妈拿着没有时间当借口;甚至有的觉得不算疾病,自己会好。这些想法大错特错,其实这是一种慢性疾病,只会越来越严重。
盆底肌修复最佳时期
国内外大量研究数据显示,至少有三成以上的妇女产后会发生盆底功能障碍,如果不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会以后生活带来许多问题,那么产后什么时候盆底康复治疗,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,了解一下吧!
分娩后42天应常规做一次盆底功能检查,如果出现了盆底肌肉松弛、阴道壁膨出、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检查和康复治疗。
产后半年之内是盆底肌康复的黄金时期,否则随着年龄增大不但增加治疗难度,而且子宫脱垂、尿失禁、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会越来越高,越来越严重。所以,在产后黄金期内及时做好产后恢复,下个手机应用G动,匹配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案,坚持锻炼,有效增强盆底肌力,改善产后漏尿、松弛、脱垂等问题,重视盆底功能检查和及早进行盆底康复是每位妈妈明智的选择。
很多人觉得我没有什么症状啊,其实轻度脱垂可能确实无症状,但是不趁着轻度的时候治疗,等严重了可能只能选择挨刀了。一部分人开始出现尿失禁,一部分人开始出现性交疼痛,更多的人是到了更年期不得不通过手术切除脱出的子宫,然而到时面对可能是切除子宫后可能造成的膀胱脱垂。就算做了手术后,仍然需要长期坚持做盆底康复,因为即使手术,仍然有很高的复发率!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46249654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